立式注塑機鎖模力選擇需以塑膠件重量為基礎參考。塑膠件重量在50g以下時,鎖模力優先選20-50噸,適配電子元件、小型連接器等注塑場景,該重量區間塑膠件成型所需注射壓力較低,小噸位鎖模力可避免過度鎖模導致模具損傷,同時降低能耗。塑膠件重量50-200g時,鎖模力需提升至50-120噸,如汽車小尺寸端子、家電按鈕等產品,中等噸位鎖模力能平衡注射壓力與模具密封需求,防止溢邊產生。
塑膠件重量超過200g時,鎖模力需選120-200噸,適配大型塑膠配件如洗衣機內桶部件、汽車儀表盤支架等,大噸位鎖模力可應對高注射壓力,確保模具型腔完全閉合,避免厚壁塑膠件成型時出現飛邊或縮痕。特殊場景下需額外調整,嵌件成型時因金屬嵌件與塑膠收縮率差異,鎖模力需在基礎噸位上加大10%,如原本需50噸鎖模力的嵌件產品,實際應選55-60噸,防止嵌件偏移導致產品報廢。
塑膠件結構復雜度影響鎖模力選擇。帶有深腔、薄壁或多型腔的塑膠件,鎖模力需適當提高。深腔塑膠件(深度超過50mm)成型時,熔體流動阻力大,需更高注射壓力,對應鎖模力需增加15%-20%,如深腔塑膠外殼原本需80噸鎖模力,實際應選92-96噸,避免模具型腔擴張導致溢料。多型腔模具每增加一個型腔,鎖模力需按單個型腔所需噸位的80%疊加,如4型腔模具單個型腔需30噸,總鎖模力需選30+30×80%×3=102噸,確保每個型腔受力均勻。
塑料材質特性也需納入考量。流動性差的塑料如PC、POM,成型時需更高注射壓力,鎖模力需比流動性好的塑料(如PP、PE)高20%-30%。PC料塑膠件若基礎鎖模力需60噸,實際應選72-78噸,應對高注射壓力下的模具密封需求;PP料塑膠件基礎鎖模力60噸即可滿足需求,無需額外增加噸位。增強型塑料如玻纖增強PA,因填充劑增加熔體粘度,注射壓力升高,鎖模力需在同重量普通塑料基礎上加大15%,如普通PA塑膠件需80噸鎖模力,增強型則需92-96噸。
模具尺寸與類型對鎖模力選擇有直接影響。模具型腔投影面積每增加100cm2,鎖模力需增加10-15噸,如投影面積300cm2的模具,鎖模力需選30-45噸,確保模具受力均勻。熱流道模具因注射系統結構差異,鎖模力需求比冷流道模具低5%-10%,如冷流道模具需100噸鎖模力,熱流道模具選90-95噸即可,減少不必要的能耗與模具損耗。
實際選型時需預留余量,鎖模力應比理論計算值高5%-10%,避免因設備磨損、電壓波動等因素導致鎖模力不足。如理論計算需80噸鎖模力,實際應選84-88噸,保障長期穩定生產。同時需結合設備品牌特性,不同品牌立式注塑機鎖模力標定存在細微差異,選購時需參考廠家提供的鎖模力-產品重量對應表,確保選型準確,兼顧生產效率與設備使用壽命。